EB病毒的危害你需要了解
来源:安康市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0-11-10
浏览次数:13861次
EB病毒简称(EBV)为嗜B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是由两位病毒学家于1964年在Burkitt淋巴瘤的体外培养细胞中发现并首次建立病毒株。人类是其唯一天然宿主,B淋巴细胞是该病毒的靶细胞。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感染EBV后可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病毒所表达抗原的相关抗体。
EBV感染普遍存在,全球90%以上的人受到过该病毒的感染。多呈散发性,也可引起流行。全年均有发病,似以晚秋初冬为多,一次得病后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病毒携带者和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经口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虽有可能,但并不重要。EBV具有隐形感染的特点,原发感染多发生在婴幼儿和青少年时期,婴幼儿主要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青少年则可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原发感染后EBV通常潜伏在人类成熟B淋巴细胞,一定条件下潜伏病毒可被激活,刺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部分病例最终转化成琳巴瘤等恶性疾病,预后不佳,因此要重视早期EB病毒的检测工作。
EBV还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病毒,EBV与鼻咽癌、淋巴瘤、胃癌、移植后淋巴增殖症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全世界受EBV相关肿瘤影响的人口达到1% 。在儿童,EBV感染疾病主要包括单核细胞增多症(IM)、慢性活动性EBV感染、EBV相关嗜血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已有研究表明EBV是临床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致病原。目前我科所测EB病毒抗体,主要有针对病毒的衣壳抗原(CA)、早期抗原(EA)和核抗原(EBNA),能满足临床对EB病毒感染的初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