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剖宫产瘢痕妊娠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急剧上升,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病率迅速增加。结合近期本科室收治患者情况,现就剖宫产瘢痕妊娠做以下介绍:
何为剖宫产瘢痕妊娠?
剖宫产瘢痕妊娠是指胚胎着床在子宫前壁下段(或称“峡部”),原来剖宫产瘢痕处,绒毛组织侵入瘢痕深处并继续向子宫浆膜面生长(如图所示)。常常在人工流产中大出血休克或中孕时子宫自发破裂被诊断,本病一旦发生,则可能使患者失去生育能力甚至生命。因此,剖宫产瘢痕妊娠虽然着床在宫腔内,但却是病理妊娠,是异位妊娠的一种特殊类型。
临床表现有那些?
早期妊娠时剖宫产瘢痕妊娠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只是在超声检查时偶尔发现。
妊娠中期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可有轻微切口瘢痕局部疼痛或轻压痛,子宫破裂时常伴有突发的剧烈腹痛、晕厥、体检发现腹腔内出血,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随着孕周逐渐增大,发生子宫破裂甚至膀胱破裂大出血风险。
辅助检查有那些?
1. 经腔内B超诊断是目前最为经济、安全、快速、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尤以三维超声信息更为精确。
2. MRI检查 由于MRI费用较高,不能动态多次复查,目前多用于疑难病例确诊。
3. 诊断性宫腔镜和腹腔镜检查可提供更准确的信 息,同时可达到治疗目的。
4. 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可以反应滋养细胞活性,无论何种检查和治疗方式,全程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血HCG值。目的在于:①帮助临床医生判断剖宫产瘢痕妊娠严重程度和选择治疗方案;②治疗中及出院随访中的重要康复指标;③与滋养细胞疾病鉴别。
5. 组织病理学检查 术后清除妊娠组织标本病理检查是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的“金标准”。
根据胚胎的生长行为,CSP可分为两种类型。
I型(外生型)--------绒毛种植在瘢痕处并不断向宫壁发展;在早孕期就可能发生子宫穿孔、破裂或出血;当行人工流产刮宫时由于胎盘植入不能完全剥离,造成血管断裂,加至肌层收缩差,常导致致命性阴道大出血。一般明确诊断后建议尽快终止妊娠。
II型(内生型)-----向颈管和宫腔发展,可至分娩时,但胎盘着床部位往往会发生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如果II型患者的胎儿非常珍贵,可在充分告知的情况下适当观察,根据病情的进展决定下一步处理。
治疗方法有那些?
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无统一规范。但治疗原则不变:①明确诊断后及时终止妊娠。②尽量保留生育能力。③杜绝严重并发症。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采用的药物包括MTX、米非司酮、KCL等。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可保留生育功能的清宫术、局部病灶清除术和宫腔镜病灶切除术等。入院后通常会根据患者一般状况,结合血清HCG水平、包块大小、血流情况及子宫瘢痕处肌层厚度综合判断滋养细胞活性和子宫破裂的风险综合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因此小手术亦存在高风险,相同患者治疗方案可能不同的。
预防措施有哪些?
1. 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病与手术局部瘢痕处的愈合不良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剖宫产缝合技术可起到减少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病的作用。
2. 加强剖宫产后妇女的避孕宣传,建议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以减低意外妊娠率,通过减低剖宫产瘢痕妊娠高危人群意外妊娠数来减少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病。
3. 提高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水平,早诊断、尽早终止妊娠,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